融侨速汇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动态 > 关于融侨

套路再深终会现形 澳洲版“乐视套路”是这样退场的

发布时间:7/26/2017 10:39:59 AM 来源: 浏览:471

\
 
套路再深终会现形,澳洲版“乐视套路”是这样退场的
 
ACB News《澳华财经在线》7月26日讯 光环笼罩之下的乐视帝国,正在一点点瓦解。此情景不免使人想起红楼梦十二钗曲收尾曲唱的“金银散尽……好一似食尽鸟投林,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”。
 
“贾府将倾”之际,黯然神伤的还不光是贾府。投资过乐视的,是一串很长很闪耀的名单:李开复的创新工场、马云的云峰基金、王思聪的普思资本、柳传志的联想控股、陈峰的海航集团、投出过一百多家上市公司的深创投、阚治东的东方汇富、景林资本、华夏人寿、中泰证券、中建投信托,以及孙宏斌的融创。
 
贾跃亭究竟凭什么将这些大佬网罗在自己一手打造的乐视帝国中?
 
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唐国正一语道破“乐视生态”的核心:
 
1、低价甚至赔钱卖电视、手机等硬件产品,使得产品销售迅速走量,做大收入规模;
 
2、内容收入补贴硬件亏损,基于硬件和平台的会员付费增值模式;

 
3、新的生态业务通过资本运作孵化完毕,装入上市公司体系,把亏损通过关联交易做到非上市体系,推动乐视网业绩和股价的飙升;基于此进行定增等方式融资,循环投入到业务发展,并通过业务协同带来整体利润上升,最终实现乐视生态模式的闭环。
 
这三言两语的剖析,足以点明乐视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、扩张和复杂的资本运作过程中一个关键词——估值。
 
据媒体报道,2011年12月,乐视影业成立,发起人认购价为每股1元,实际出资1500万元。在接下来的两年间,乐视影业没有任何融资。到了2014年11月,乐视影业估值蹿升至48.39亿元,每股价值攀升至40.37元。此后,乐视影业股权“一转八”,风投与明星争相进入。到2015年9月,乐视影业的估值已经高达69.75亿元。
 
乐视影业从平凡的灰姑娘到穿上水晶鞋,最关键的节点在2013年8月的乐视影业首轮融资。当时曾参与乐视网上市等后续多个资本运作的红土创投以27倍市盈率进入,将乐视影业的每股价值提到了27元。此后,经由这笔高价拉升,乐视影业向名人群体的低价出售,也有了足够诱惑;搞定名人的背书,后续机构的追逐也顺理成章。
 
而在乐视体育融资的过程中,这个“雪中送炭”的关键角色是建银国际,这家机构与乐视体育签订投资协议后,海航、中泰证券等数家机构迅速跟进,融资金额也水涨船高,一路飙升至80亿,为原先金额的四倍。
 
乐视的套路看起来好像深不可测,但梳理到最后,乐视神话最大的玄机,不过就是,在关键时刻引入投资机构,做高估值,进而引发资本哄抢,再次拔高估值。
 
这个手法并非乐视独创,也并不新颖。在澳洲的资本市场, “乐视套路”也曾吹起光芒四射的大泡,然后突然化为泡影。
 
一飞冲天的“神股”
 
ACB News《澳华财经在线》报道,至今仍有很多人都记得,ASX(澳交所)曾有一家名叫“第五元素”(Fifth Element Resources Limited,ASX:FTH)的公司。
 
这家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27日,主营业务为初级铜金矿勘探。2014年5月20日,第五元素正式挂牌澳交所,发行价每股0.2澳元,募集金额350万澳元。
 
第五元素有着明显的中资背景,四位董事中3位为香港企业家,董事长兼总裁Chi Ho William Lo通过关联实体持有49%股份。该公司于2012年初开始在新州中西部矿区进行铜金矿勘探,名下有4份勘探权证,均处于早期勘探或未开发状态。
 
直到挂牌之后的几个月,公司旗下各勘探项目均处于规划阶段,尚未启动作业。彼时矿业市场正在低谷徘徊,澳大利亚初级勘探商举步维艰,备受资本市场冷落。但神奇的是,作为初级铜金矿勘探商的第五元素股价却一飞冲天。
 
公司上市后,在没有任何运营性信息披露的情况下,第一个月内,股价便从0.2元窜至2.30元。两个月后,第五元素股价飙涨到8.03元,涨幅达40多倍,公司估值飚升至超过3亿澳元。
 
这是什么概念呢?当股价到达顶点时,以公司价值论,第五元素成了ASX上排名第34位的能源公司,这名“新秀”,比一些老牌矿商,如Tiger资源、Paladin 能源和莱纳稀土公司的价值还高。
 
当年7月份,澳交所以“有待审视该公司是否满足挂牌澳交所的相关条件”为由勒令其停牌。
 
从6月份开始,ASX先后对该公司下发了6次对股价异常波动“请予以解释”的通知。公司董秘Nicholas Geddes就此发布公告,称没有任何应当公布的信息可解释股价的异常变化,并称公司完全符合ASX的各项规定。
 
“精简”的股本
 
蹊跷的是,第五元素从未在公告中说明前20大股东的任何信息。直到7月份在ASX的问询下,才将这一关键信息公开。
 
根据资料,在挂牌时,第五元素的前三大股东拥有公司95%的股份,而公司13大股东拥有公司100%的股份,也就是说,公司挂牌时只有13个股东。一个名为Diamond Peak Overseas的公司持有公司48.32%的股份。
 
根据后来监管部门的调查后披露的信息,公司董事长William Lo还是另一家公司EJ Resources的董事。第五元素挂牌时持有的四张铜矿和金矿勘探牌照,都是于2013年1月从EJ Resources处购得的。EJ Resources又以8.6万澳元的价格购买了第五元素的四处不动产,在第五元素IPO时,EJ Resources持有公司1.04%的股票。
 
Lo还是Diamond Peak Overseas的董事。该公司在第五元素IPO之前,以20万澳元的价格获得了第五元素2000万股股票,合每股0.01元。
 
在第五元素的13个股东中,有一些账户是代理人账户,理论上说可能代表了多位个人股东,但是这仍不符合ASX澳交所关于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的要求,按照ASX的挂牌规定,公司至少要有300名股东。

《澳华财经在线》特邀澳洲上市评论员、AC Capital澳华资本总经理武文斌认为,为鼓励资本进入矿产勘探领域,ASX对矿业勘探类公司IPO上市有特别的规定并提供绿色通道,在盈利上并无要求。拟上市公司只要在IPO阶段寻找好300名投资人作为股东,完成业内人士所称谓的Spread(即股东人数)并达到招股书中的融资下线即可申请挂牌交易。第五元素当时上市起码应该是满足了这些条件。
 
如果说第五元素是合规上市,顺利通过监管方审核,但为何挂牌后股东人数骤然缩减到两位数,至今看来仍是个谜。
 
ASX后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,“澳交所认定第五元素未能满足上市条例12.4的要求,曾要求其于2015年4月7日前找到300位新股东,每位至少持有价值2000澳元的上市公司股票”。第五元素未能达到该要求,自愿申请摘牌。
 
300位股东,每位股东持有2000澳元的公司股票,总计60万澳元。后来有评论人士质疑,ASX对第五元素的这个要求简直就是在“明着放水”,但令人不解的是,这家市值迅速膨胀的公司,居然连这一“明着放水”的要求都没能满足。
 
第五元素潦草的官网也不同寻常。官网上的信息,就只有公司的简介,以及一些跳到招股说明书页面的链接。而公司的联系方式,就只有一个电子邮箱,邮箱后缀是yahoo.com。
 
“庞氏增长”与金蝉脱壳
 
第五元素股票流动性并不强,成交量十分有限,基本处于50-500股区间,并在2014年7月14日突然放大至19 250股。
 
在如此低的成交量中,股价一路扶摇直上。不难看出,这与乐视的套路如出一辙——拉高估值,吸引“外围投资者”进场。
 
现在很多人还在不遗余力地为乐视辩解,竭力划分其与“庞氏骗局”的不同。也许“庞氏骗局”这个说法并不准确,更准确的说法是“庞氏增长”。
 
“庞氏增长”这一词,是从美国庞氏骗局引伸而来。高度依赖金融活动的现代经济体系与庞氏骗局有着相同的运行机制,其本质就是设计一个宣称能够获得高收益的投资活动,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其中,用后期投资者的资金支付前期投资者的高收益,循环往复,直至后续资金难以为继、或投资者信心不再之时,整个系统迅速崩溃。
 
在乐视的扩张故事中,崩溃的“触发点”是乐视的上市公司收购遇阻。而在第五元素的“飞天”故事中,被ASX盯上,给神话打上了Game over结局。
 
第五元素股东套现的手笔虽然比贾跃亭差了好几个级别,但“原理”都是相通的——前期投资者抬高估值,以吸引后期投资者进入。赢家是金蝉脱壳者,输家是最后接盘者。
 
据澳相关媒体梳理,在第五元素IPO当日,一位名叫Yang Zhang的商人,持140万澳元买进了720万股股票,一跃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。
 
而仅在9天后,也就是5月29日,Yang Zhang以13.2万元出售了其持有的1.49%的公司股票。三个星期后,他再次减持,持股比例从15.945%降至11.572%,将280万澳元收入囊中。
 
尽管他后来没有再继续减持,但到7月份,他已从第五元素的前20大股东名单中消失了。
 
第五元素退市后,有业内人士对媒体谈起这只股票时说:“这只股票太搞笑了。他们什么事也没做却涨到8块钱,人们居然还买!这简直毫无理性。”
 
余波
 
在第五元素“自愿退市”后的第4个月,即2014年11月,Lo辞去了公司董事长和总裁职务,但公司公告中说,他“仍会继续担任公司顾问”。就在同一个月,董事Chan也从公司辞去职务。
 
看起来,好像一切都要划上个句号了,但很快,这个案例又出现了一个续集。
 
2015年1月,《悉尼晨锋报》刊登了一篇标题惹眼的报道——《与停牌公司有关联的矿业公司申请新州铀矿开采执照》。报道中指的“停牌公司”就是指的第五元素,而“与停牌公司有关联的矿业公司”就是指第五元素原董事长William Lo的公司EJ Resources。
 
据该报道,新州政府邀请六家公司申请铀矿勘探执照,EJ Resources是其中之一,该公司于2015年12月向新州政府递交了在新州Broken Hill勘探铀矿的三张执照的申请。
 
文中特别指出,EJ Resources的两位董事Lo和Chan都是“传奇”的第五元素的前董事。
 
新州能源与资源部长Anthony Roberts的发言人说,他们将会“采用比通常更高的标准,对EJ Resources的申请进行全面和独立的评估”,“特别重要的是,如果部长认为EJ Resources没有达到采矿法案中规定的要求和条件,这些申请将会被拒绝”。
 
2016年5月,该报发布了关于此事的后续报道:4月份EJ Resources撤回了铀矿勘探执照申请。
 
第五元素的余波,也许至此才告一段落。
 
不知是否巧合,“第五元素”这个名字,正好与法国著名导演吕克•贝松执导的一部科幻电影重名。在电影中,“第五元素”是一个克隆人,她代表着“爱”来拯救一个颓败的地球。
 
然而从高昂开场到仓促落幕,ASX上的第五元素,却倒在了自设的套路里。迭出的套路在云波诡谲的资本市场中总以各种乔装面目出场,但令人慨叹的是,哪怕结局早已注定,人性的弱点也永远维系着这不散场的热闹。
 
免责声明:本文为财经观察评论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专业人士。
 
(郑重声明:ACB News《澳华财经在线》对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权限,未经许可授权,禁止第三方以任何形式转载,违者必究。)

您好,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?
󰀝 在线客服 二维码